“已亥末,庚子春,荊楚大疫,染者數(shù)萬計,眾惶恐,舉國防,皆閉戶。在這個原本應(yīng)該是“東風夜放花千樹”的節(jié)日里,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,城市的街頭清冷孤寂,帶著前所未有的焦灼與疲憊,還有滿腔的祈福與渴望。因為守著一個“愿”,所以相信,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,此刻的一切堅守都值得。愿,為了抗擊疫情而剃光的長發(fā),再度及腰,被落下的櫻花親吻。愿,被口罩磨出的傷痕,隨著疫情的消散和親人的愛撫,早日愈合。愿,凜冬離去,雪融草青,明媚的陽光再次照亮這片土地,我們摘下口罩,去想去的地方,見想見的人”,這是西安技師學院《國學素養(yǎng)》課裘琛老師在線上開學第一課時發(fā)給學生的一段話。
眾所周知,國學乃我中華民族五千年留下的智慧精髓,是全人類文明中最光輝、最寶貴的精神財富。它蘊含著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”的奮進精神,“言必行,行必果”的行為規(guī)范,“正心誠意,修齊治平”的心性修養(yǎng),是我們畢生的功課。
國學素養(yǎng)線上課堂
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歌詞字數(shù)是多少?”“每次升旗,你有認真唱過國歌嗎?”“待到春暖花開日,我們相約學院,認認真真的升一次國旗吧?”課堂伊始,裘老師以這樣簡單的提問方式巧妙的將課程主題引到了“家國情懷、使命擔當”上。同學們積極回憶、討論,重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及意義。整個課堂嚴肅、熱情有序、積極向上,課堂不再是老師一個人的演說,而是師生共同呈現(xiàn)的精彩。
在觀看視頻、重溫國歌、知識延伸討論后,裘老師這樣總結(jié):家國情懷、使命擔當不是虛無縹緲,也非遙不可及,它往往就孕育在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(jié)中,孕育在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的奮斗過程中,孕育在對人生、對大自然的態(tài)度中,更孕育在每一次的個人選擇中,在選擇中如何懂取舍、明得失、知進退,選擇之后面對不同的結(jié)果又如何有胸懷、能擔當、識寬窄,做到審時度勢、順勢而為。人生不外乎有進有退,天地有寬有窄,這既是人生的道理,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。
快樂短暫的課堂總讓人意猶未盡。有人說精彩的課堂是有生命的課堂,而在我們西安技師學院,像這樣有生命的課堂比比皆是,不勝枚舉。老師們都在用自己的專業(yè)知識為學生的發(fā)展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(yǎng)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?qū)W生詮釋“使命擔當”、“家國情懷”,教會學生如何用積極向上的生活態(tài)度和專業(yè)知識武裝自己面對未知世界的機遇和挑戰(zhàn),懂感恩,知進退,使以后的生活變得快樂而有價值。
供稿:教務(wù)處 鄭亞西